2024年7月4日至6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成功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承办,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市图书馆行业协会、《图书馆杂志》、上海阿法迪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支持,聚集了全国140多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200余位图书馆界代表。
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委书记杨春花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词。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久珍委托学术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周亚代为宣读书面致辞。
研讨会涵盖了“图书馆新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与转型发展”和“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数智转型”三个分主题,深入探讨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图书馆如何适应并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社会愿景贡献图书馆独特的智慧与力量。
在主旨报告的第一环节,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馆所长陈超作了题为《从知识基础设施到社会基础设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的主旨报告,从“图书馆作为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场所)”以及“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基础设施”三个层面,揭示了在大阅读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所肩负的深厚文化使命,以及作为社会基础设施所承载的包容社会责任。
浙江图书馆馆长胡海荣作了题为《之江新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介绍了之江新馆的建筑空间和设计理念,探讨了该馆的“智慧化”建设,突出了智能化技术在图书馆运营中的应用。深圳图书馆馆长张岩作了题为《深圳图书馆北馆智慧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深圳图书馆北馆作为智慧“魔方”在感知互联、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科技领域的卓越提升。成都图书馆副馆长张白以《当艺术遇到烟火——产城人三位一体的公园图书馆》为题,阐述了以成都未来公园社区建设理念打造“产业、城市、人民”三位一体图书馆的创新与探索。柳州图书馆馆长叶伟伶以《传承创新包容开放——柳州图书馆柳东馆》为题,深入介绍了柳东馆的设计理念特色在于自然意趣与工业文化的和谐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
主旨报告的第二环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与转型发展”由南京图书馆原副馆长吴政主持。山西省图书馆馆长郭欣萍作了题为《空间营造关键词:节点+光环境+色彩艺术》的报告,详细剖析了光环境与色彩艺术在图书馆建设及改造中的实际应用。苏州图书馆馆长接晔作了题为《打造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苏州实践》的报告,对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打造进行探讨与思考。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张军作了题为《全民阅读生态中新型空间的有机生长思索》的报告,对全民阅读生态与空间营造策略与实践再思考。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土山湾博物馆)馆长房芸芳作了题为《汇通共生——徐家汇书院的书香实践》的报告,展现了徐家汇书院在推动汇通激活城区文脉、共生彰显阅读力量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宜居城市实验室的江斌教授探讨了建筑所蕴含的结构美,揭示了建筑美学的新维度。
主旨报告的第三环节“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与数智转型”由四川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盛强主持。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如花作了题为《建设6I未来学习中心,数智赋能服务质量提升》的报告,以集成空间、智能环境、交互支持、万物互联、创新驱动及国际视角六大核心要素为框架,探析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质量如何提升。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作了题为《未来学习师生从游——清华大学图书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的报告,展示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思考与探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书馆馆长张甲作了题为《建造充满活力的图书馆空间》的报告,强调了图书馆空间设计要以服务知识交流和创新为主导。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蔡迎春作了题为《面向教育4.0的未来学习中心场景化构建》的报告,提出未来学习中心的建设应与教育4.0的发展趋势相契合,构建针对性的特色场景以满足培养需求。
本次研讨会希望从新馆建设的灵活与固化的关系角度探讨如何可持续发展,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迭代与连接方面探讨如何转型发展,从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专业深度学习与智慧多元学习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数智转型,与会专家和同行通过主旨报告和交流研讨,收获颇丰,圆满达成了本次研讨会的预期目标。
(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供稿)